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作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文朗诵用什么音乐好?
我个人觉得应当用那些古色古香的歌。
《青衫隐》
掩木门 月冷回旧地
凝眸处 寒烟衰草凄
一口烟霞烈火 饮不尽
灼热满喉哪段回忆
暮云低 朔风卷酒旗
交错的 今时或往昔
琴音声声若泣 晚风急
残月看尽多少别离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酌酒独饮 再剑舞风起
空阶雨 多少成追忆
乱云飞 青锋三尺义
杜鹃醉 傲骨隐青衣
不过一眼望去 相思意
眉间心上无力回避
谁低语 千里故人稀
谁挑眉 未悔平生意
桃花笑尽春风 再难觅
何处相守何来相聚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再把酒凭祭 一醉问天地
黄泉远 孤魂又何依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策马故里 何处是往昔
杯空停 落梅如雪砌
枉梦痕依稀 任尘世来去
知几许 多情自伤己
三两声 零乱不成曲
拾寒阶 苔滑任尘积
不如不如归去 子规啼
参商永离何时归期
三、偶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全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四、用笛子吹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竖笛-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五、赎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表达了什么?
此诗为试帖诗,命题“古原草送别”。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还写出了新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也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六、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描写什么景色?
《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的是春季草原的景色。
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也是白居易的成名之作。通过对原野上野草的描写,表达出自然生命的顽强之美,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广为后世传唱。
这也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七、描写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句子?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赋得古原草送别主旨?
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九、赠得古原草送别解释?
《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是:原野之上野草茂盛,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萌发。这野草是烧不尽的,春风一吹,它们又会焕发生机。野草芬芳弥漫在古道上,阳光下野草与荒城连成一片。再次送别游子,这萋萋青草之间满是惜别情意。
诗歌全文如下: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这首诗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前四句主要描写的是古草原上青草旺盛生长的画面,并通过描写草原上野草生命的往复,表现出野草生命力的顽强的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和歌颂。
后四句则通过描写送别时,野草萋萋的场景,为表达诗人不舍得惜别作了情感铺垫,全诗对账十分工整,并且语言流畅自然,宛如天成,也被后人誉为"赋得体"中的绝唱。该诗字字表真情,语语含余味,情真意切,而且别具一格。
十、赋得古原草送别特点?
古原草的特点是生命力旺盛。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原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