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陵太守?
曹寅,东汉末年武陵太守。与时任荆州刺史王睿不能相容,在诸侯讨董之际,假传缴文给长沙太守孙坚,间接使得孙坚逼死王睿。后刘表入主荆州,在蒯家与蔡家两大家族的支持下,迅速平定荆州匪患,并传缴让诸郡臣服。曹寅在此时弃官而去,后不见记载。见于《后汉书·刘表传》:诸守令闻表威名,多解印绶去。
陈奉,生卒年不详,东汉汉桓帝时期官员,官至武陵太守,在位期间平定过武陵蛮夷的一场叛乱。
二、答陆澧古诗注音版朗读?
答陆澧(dá lù lǐ)拼音版注音:
sōng yè kān wéi jiǔ , chūn lái niàng jǐ duō 。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bù cí shān lù yuǎn , tà xuě yě xiāng guò 。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答陆澧翻译:
清香的松树叶可以用来酿造甘甜的美酒,春天已经来临,不知这种美酒你到底酿造了多少呢?
虽然山路崎岖遥远,但我不会推辞你的盛情邀请;纵使大雪厚积,也要踏雪前往拜访,何况现在已经是春天,冰雪已经消融。
三、夜门太守行朗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浔阳太守古诗?
见《题东林寺寄江州李员外》,该诗全文如下:
山势棱层入杳冥,寺形高下趁山行。象牙床坐莲花佛,玛瑙函盛贝叶经。日映砌阴移宝阁,风吹天乐动金铃。门前更有清江水,便是浔阳太守厅。
作者章孝标(791—873年),唐代诗人,字道正,章八元之子,诗人章碣之父。李绅镇守扬州时,于宴集上,以“春雪”命题赋诗。章孝标下笔立就:“六出飞花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销。”满座皆惊服。
五、雁门太守行古诗?
雁门太守行
张祜 唐
作品全文
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踏沙人似鬼。
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
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啑血心不回。
寄语年少妻莫哀,鱼金虎竹天上来,
雁门山边骨成灰。
此诗重点在于寄语后方“少年妻”.前方战事吃紧,凶险异常,少年喋血沙场,前途未卜,“我”只得以“寄语”的形式劝慰“少年妻”,古来征战几人回?倘若少年可以载誉归来必当皆大欢喜,如若不能,“雁门山边骨成灰”,他乡埋骨自风流?为国尽忠本就是英雄男儿之宿命所在。这种“寄语”的形式亦从侧面表达了对战事的积极关注与无限惆怅之情
六、画古诗朗读?
朗读:
画
唐 ·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全译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七、寒菊古诗朗读?
寒菊
郑思肖〔宋代〕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疏篱:稀疏的篱笆。
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八、风古诗朗读?
朗读:
风
唐 ·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全译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九、灵隐寺古诗朗读?
灵隐寺
宋之问
jiù lǐng yù tiáo yáo , lóng gōng suǒ jì liáo 。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lóu guān cāng hǎi rì , mén duì zhè jiāng cháo 。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guì zǐ yuè zhōng luò , tiān xiāng yún wài piāo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mén luó dēng tǎ yuǎn , kū mù qǔ quán yáo 。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shuāng bó huā gèng fā , bīng qīng yè wèi diāo 。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sù líng shàng xiá yì , sōu duì dí fán xiāo 。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dài rù tiān tái lù , kàn yú dù shí qiáo 。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翻译:
飞来峰高耸而草木葱茏,佛殿肃穆而且寂寞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大潮。
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挖空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霜冻下山花开得更旺盛,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早年爱好远处奇异美景,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秋天登灵隐寺所见的幽美、清秀的景色,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寻胜、猎奇的人生志趣。
十、苔古诗朗读?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歌颂了苔藓虽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却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全诗把苔藓人格化,把诗人的感受、情绪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中,理趣横生,意蕴明彻而深邃,简约疏朗中具有浓重的哲理意味。
作品原文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