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江南春寇准注音版?
寇准版的江南春拼音注音如下:
yǎo yǎo yān bō gé qiān lǐ ,
杳 杳 烟 波 隔 千 里,
bái pín xiāng sàn dōng fēng qǐ 。
白 蘋 香 散 东 风 起。
rì luò tīng zhōu yī wàng shí ,
日 落 汀 洲 一 望 时,
chóu qíng bù duàn rú chūn shuǐ 。
愁 情 不 断 如 春 水。
江南春翻译:
江面上水波渺茫,远望好似烟雾笼罩,迢递不断,如同远隔千里;一阵东风,吹来阵阵白蘋的香气。
夕阳西下,我伫立在水边凝望时,心中的绵绵愁情,就像眼前的春水,无了无休。
江南春赏析:此诗一二句点明题意,并描写出了江南春日黄昏的那种迷离艳冶之美。末句转入抒情,诗人心中涌起无限愁绪,感到自己的绵绵愁情就像眼前的春水,无了无休。此诗颇具唐诗特色,情韵悠长,蕴藉空灵。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中杳杳,指江水的深暗幽远。夕阳西下,江面上水波渺茫,远望好似烟雾笼罩;江水浩渺,迢递不断,如同远隔千里。一阵东风,吹来缕缕白苹清香。寥寥十四字,表面写无人之景,实是境中有人,“隔”、“风起”、“香散”,都是从人的感觉角度落笔的,因此第三句就将人推出镜头来。原来此时诗人正伫立在汀洲(水边平地)之上凝望着。此属倒装句法,按顺序而言,应把此句提到最前面,但如倒转过来,便属凡笔,诗意也索然了。
美景令人陶醉,也撩人伤感,尤其是悲愁郁结的人,所以末句便转入抒情。此时,诗人面对一江春水,心中陡然涌起无限愁绪,感到自己的绵绵愁情就像眼前的春水,无了无休。“愁情不断如春水”,凭借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含蓄地倾吐出愁情的沛然莫遏,与早于他的李煜《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晚于他的秦观《江城子》词名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异曲同工。李词鲜明、生动,秦词情辞兼胜,寇准的诗则妙在首尾呼应,情景相生,另有耐人吟味之处。
二、华山寇准古诗赏析?
《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赏析】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聪慧过人,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咏华山》,比七步成诗的曹植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两句描写诗人站在华山之巅的所见所感。此时头顶上只有茫茫的苍天,周围再也没有一座山可以与它平齐。这两句诗脱口而出,通俗易懂,口语一般的描写,把华山的高大气势写得颇为生动,显现出华山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之势。“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两句写诗人抬头仰望苍穹,看到太阳仿佛近在眼前;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腰弥漫。诗人分别通过苍天、红日、白云的衬托和对比,十分贴切地表现了华山山势的高峻陡峭和气势不凡。
三、渡汉江古诗寇准?
《渡汉江》这首古诗不是寇准写的,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
渡汉江 宋之问 〔唐代〕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
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四、华山古诗寇准注音?
zhǐ yǒu tiān zài shàng , gèng wú shān yǔ qí 。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jǔ tóu hóng rì jìn , huí shǒu bái yún dī 。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诗译:
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五、华山宋寇准古诗译文?
《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译文如下:
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六、寇准的4首古诗?
柳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这首七绝写得清雅别致,虽然题目为“柳”,然而全篇作者不着一个“柳”字,但细细品味,句句柳影婆娑。头两句“带”、“间”、“凝”、“拂”四组动词把柳写得既动感十足又风情万种,第三句话锋一转,在风情万种外,柳还有最动人的风流,就是密映河岸青砖灰瓦的人家。
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这首诗是寇准被贬谪时写的,大至时间是公元998年左右,接近四十岁的寇准在党争中受牵连,遭贬后心情郁闷不已,这一时期他以“四季”为题(春、夏、秋、冬)写了四首组诗,此诗是第三首“秋”,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渺茫”“萧萧”也能窥见作者当时的愁闷心情。
微凉
高桐深密间幽篁,乳燕声稀夏日长。
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
在戏曲和电视剧作品中,寇准的清官形象深入人心,从这首诗我们能洞见寇准清洁简约的灵魂,“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心境魂体只有两袖清风的好官才能写出这样的诗来。
游花岩寺
寺对南山积翠浓,水村鸥鹭下遥空。
层楼望尽樊川景,恨不凭栏烟雨中。
这首即景落笔的写景七绝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山川幽寺、水村田景的唯美画卷,山中翠浓寺有晚钟,鸥鹭蹁跹的小村有清溪湍湍,登高一览这人间绝景,只恨俗事缠身不能隐居此地。“恨”字表达了作者浮沉官场的几多无乃,也表达了作者早有归隐之心。
七、登华山古诗宋寇准?
华山
宋代:寇准
祇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译文】
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八、江南春寇准写作背景?
《江南春·杳杳烟波隔千里》是北宋诗人寇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一二句点明题意,并描写出了江南春日黄昏的那种迷离艳冶之美。
末句转入抒情,诗人心中涌起无限愁绪,感到自己的绵绵愁情就像眼前的春水,无了无休。此诗颇具唐诗特色,情韵悠长,蕴藉空灵。此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诗人在澶渊之盟后不久,就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复相,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后贬死雷州(今广东海康)。
九、柳古诗寇准注音版?
liǔ
柳
kòu zhǔn
寇准
xiǎo dài qīng yān jiān xìng huā , wǎn níng shēn cuì fú píng shā 。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cháng tiáo bié yǒu fēng liú chù , mì yìng qián táng sū xiǎo jiā 。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柳》赏析:
这首小诗写得清雅别致,题为“柳”,全篇不带一个“柳”字,却处处有着“柳”的影子。开头“晓带轻烟”四个字为整篇诗作定下了轻淡飘渺的色彩基调。“晚凝深翠”,颜色浓了一些,晨光过后,带了一些暮色。
“长条别有风流处”,这句显得极有动感,同时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柳条长飘的动作化在“风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丝的画面,“密映钱塘苏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图。
十、古诗春夜喜雨朗诵?
春夜喜雨朗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