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丽中国朗诵词原文?
美丽中国朗诵作品
中国,一个饱经五千年风霜雨雪的悠悠古国,一个走过辉煌64年的发展中国家,一个站在亚洲之巅的雄鸡,一个为世界锦上添花的新生命!自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光彩夺目!中国的地大物博、风景壮美,散发着她的迷人魅力。我爱置身于美丽的地方,所以我每时每刻都督促自己发奋学习,长大后让中国成为“美丽中国”!
人们迈向小康的步伐龙骧虎步,汽车一辆辆上路,工厂一座座建起……城市里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烟缭雾绕”之中。时间齿轮缓缓转动,神在云端轻轻吹了一口气,大半中国都笼罩在雾霾之中。
雾霾,一个可怕的白色魔鬼!它盖住远处的青山绿水,遮住近处的车水马龙。它紧紧掐着中国母亲的咽喉,抓住她的心脏,北京。在一条幽幽的街道上,站定一会,脸上满是尘沙;注视一会,眼前一片迷茫……身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啊,每个人都戴着密不透风的帽子,厚厚的口罩保护着他们的鼻喉,脖上围了不知多少条围巾,衣服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受到了衣服的束缚,人们走路一摇一晃,就像一只可笑的巨型企鹅。这恶劣的天气给人的影响委实是显而易见。汽车排出的废气,工厂腾起的黑烟,浪费奢侈的用电用水……一幕幕在我们眼前若隐若现。诚然!罪魁祸首还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美丽中国是不是要一去不复返了呢?
关上正在播放雾霾新闻的电视,我擦干因梦想破灭而留下的眼泪,进入了梦乡。
这不是刚才被雾霾席卷的街道吗?怎么和电视上的不一样呢?小心翼翼地踏着一尘不染的水泥地,我东张西望。街道尽头的一棵棵杏树,点点花苞竞相开放。树旁的居民楼,仿佛浮于粉海之上。树影筛出的阳光探进姑娘的阳伞,如同半梦半醒的眼波。姑娘如瀑布般的黑发垂至腰际,身上的雪纺裙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企鹅装”,裙子飘逸得似纷飞的彩蝶。我站在高处,蓝天白云在我的头顶流动,眺望着远处的青山,仿佛只是用绿色渲染,没有勾勒的水墨画那样,轻轻地流向白云。黄昏,天空泛起迷人的彩色涟漪。老人带着小孙子出来散步,他们已都不是“蒙面侠”,大方地露出快乐笑容,祖孙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这是我的中国梦吗?这就是我梦想中的美丽中国吗?
美丽中国朗诵作品篇2
当我以南方雨林一滴露水的晶莹感受你的清澈
当我以茫茫北国一片雪花的温柔感受你的壮美
当我以万里长城上一块砖的厚重感受你的历史
当我以春天故事里一朵花的绽放感受你的风姿
哦,中国
当我以一个中国人的脉搏感受你的心跳
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呼喊——
我爱你,中国,我的美丽的中国!
这个早晨,我伫立在天安门广场
注目五星红旗的升起
我的耳边回响的
是庄严的宣告
是嘹亮的歌声
是开国大典的礼炮
是婴儿初生的啼哭
我的眼前浮现的
是冲天的火箭
是风驰的高铁
是田野中一年年金色的麦浪
是大地上一座座崛起的新城
我在广场上行走
在欢呼的人群中行走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颗跳动的音符
流淌在一首辉煌的交响曲中
就像一颗幸福的泪珠
闪烁在中国容光焕发的脸庞
我仿佛听到了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我爱你,中国!
这个早晨,我在八面来风中
感觉着你的呼吸
感觉着你今天的成熟与美丽
感觉着一代又一代的青春怒放而又义无反顾地远去
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母亲
想起了我的兄弟姐妹
想起了那些平凡、朴实、生动的中国人的面孔
想起了那些从风雨泥泞中走过来的坚实的脚步
想起了那些创造的大手写下的劳动的意义
想起了那些汗水和热血汇成的
永不枯竭的河流
我的一条大河波浪宽的中国呵
我的万紫千红春满园的中国
我的如花的中国
我的如画的中国
我的江山如此多娇的中国
我的淡妆浓抹、分外妖娆的中国
我的繁荣富强、风雅文明的中国
当我以万家灯火中一扇窗口的明亮感受你的温暖
当我以浩瀚太空中一颗卫星的璀璨感受你的荣光
当我以made in china 一件产品的精美感受你的实力
当我以阅兵式上一个士兵的步伐感受你的雄壮
中国
当我以一个中国人的脉搏感受你的心跳
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呼喊——
我爱你,我美丽的中国!
美丽中国朗诵作品篇3
展开画卷,淡淡的墨痕勾勒出磅礴的山河,浅浅的绿迹流露出蓬勃的生机,一幅如仙似幻的水墨画,一段和谐安谧的心境……
——题记
水墨丹青是你,源远流长是你,坚强不屈是你,知书达理是你,从古至今,总是美丽如你,环绕着青山绿水,拥抱着江河湖海,一个美丽的国度,一个令人向往的殿堂。
那时的李白俯瞰黄河,发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叹,不知他有没有想过,这或许已成为心头永恒的风景;毛主席怀着满腔爱国热血,在北国留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绝句,不知他有没有想过,“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景象可能已不复存在。
小时候我有这样想过,即使我们的天空被黑黑的废气遮盖,我们的碧水被刺鼻的气味污染,我们的山变得苍黄,我们的土地变得龟裂,也挡不住我们对美丽的渴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小小的我总是向往两旁绿树成荫,燕儿翩翩飞,叶儿轻轻挥,小径野花环绕,每次站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中,绿油油的一片,似琥珀,似玛瑙,路旁的小花烂漫地开放,增添了几分清新……
不知不觉中,这些想象中的温馨画面不再存在了。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里,每天都会冒出新的写字楼或酒店,或者巨型广告牌,要不干脆空降一条六车道的公路出来;但更多的是田野上的水泥路。从飞机上俯视中华大地,偌大的田野被分成了若干块豆腐,偶尔的翠绿会令人欣喜,但入目的萧条更让人心痛。我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
绿色是近来听到最多的词汇,绿色gdp是人人心中的渴望,总是在不经意间看到gdp的快速增长,后面一定跟着一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以自然为交换条件的gdp我们需要吗?不,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纯净天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党的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
美丽中国的提出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机。这简简单单的的四个字透露着中国人的觉醒,中国人的赤子之心,中国人渴望对现状的改变!我有十二分的理由相信,美丽中国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我们已经在路上,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环境的美丽固然重要,但精神的升华更为重要。我们相信人性的善良与美丽,更相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一颗赤子之心,都将为“美丽中国”而献出自己的全部。
生活在阳光普照的地方,没有雾霾,没有荒芜,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到处飞扬着青春活力,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信任和温情,每棵树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美丽中国——人美,景更美!
二、《行宫词》古诗原文及翻译?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注解 ⑴寥落:寂寞冷落。 ⑵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译文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十分凄绝。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三、求《唐诗里的中国》的朗诵背景音乐?
我的祖国 , 这个标题概括内容非常大,所以也就要求一个与其相应的背景音乐做支撑和衬托。
可以考虑气势宏大的交响性音乐作品如:吕其明的 【红旗颂 Ode to the Red Flag】
关峡的 【第一交响序曲】
美国电影【与狼共舞】主题音乐
马克西姆-【出埃及记】
范吉利斯 【征服天堂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
以及与上述例子相似的作品。。
四、《惜花词》古诗原文及翻译?
1.[唐] 韩偓《惜花》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2.[清]曹雪芹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3.[清]姜宸英 《惜花》
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注]上高楼。
4.[唐]徐夤《郡庭惜牡丹》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积藓下销香蕊尽,晴阳高照露华干。明年万叶千枝长,倍发芳菲借客看。
5.[宋]李商隐《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竹枝词》古诗原文及翻译?
竹枝词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尘。
千淘忘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翻译: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急浪一样深得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
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赏析:诗句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
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
六、唐诗里的长安原文?
我在没有哪一座城市可以像长安一样,千百年来在诗歌辞赋里被千百万次地吟唱,唯有长安,只有长安。
长安的山、长安的水、长安的柔情、长安的霸气和长安的厚重,都被写进了唐诗宋词平仄相间的韵律中。熟读唐诗,你就熟悉了长安,熟悉了长安,你就熟悉了长安的山山水水、春花秋月。
唐诗里的长安,有着繁华盛世的气魄,有着举世瞩目的风采。“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读到这样的诗句,你可以看出长安的霸气、长安的豪爽和长安盛世太平时海纳百川的胸怀。长安,唯有长安,才可以以如此宽容与博大的胸襟,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接纳了三百多个国家的使者、商人和留学生。
小家碧玉的长安从“天街小雨润如酥”到“长安水边多丽人”,委婉的笔锋转瞬之间描绘出诗意温情的长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小家碧玉的长安,是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长安,也是文人墨客们心中向往的长安。
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长安;长安,“绝胜烟柳满皇都”的长安;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长安!
这就是唐诗里的长安,是我梦回故园的长安,是我魂魄相依的长安。
我在唐诗的字里行间再次读懂了你,长安。
作者:碑林路人
七、《汉皇迎春词》古诗原文及翻译?
转朱阁,低绮户,斜月沉沉藏海雾。
小轩窗,正梳妆,星汉西流夜未央。
碧云天,黄叶地,无言谁会凭栏意。
剪不断,理还乱,青楼百尺临天半。
东风恶,欢情薄,汉皇重色思倾国。
风雷动,旌旗奋,商女不知亡国恨。
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
车辚辚,马萧萧,美人赠我金错刀。
左牵黄,右擎苍,安得猛士守四方?
五花马,千金裘,生子当如孙仲谋。
多歧路,今安在,三山半落青天外。
晓风干,泪痕残,不破楼兰终不还。
八、《刘禹锡《秋词》赏析》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2.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3.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4.排云上:冲破云层,领空直上 5.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6.碧霄:青天。秋词。 7.逢:遇到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作品赏析]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刘禹锡贬到朗州时(今天湖南常德市)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诗的主题思想。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著有《陋室铭》,《金陵五题》,《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九、《婉约词寇準》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
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
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又廉恕 廉:清廉
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行:品行
C.嘉隽守正不挠 挠:邪曲
D.于是梁人惮焉 惮:害怕
9.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
①遂访主还之 ②隽参护军事东讨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⑥于是梁人惮焉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
11.(1)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陵 未 没 时 使 有 来 报 汉 公 卿 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 后 数 日 陵 败 书闻 主 上 为 之 食 不 甘 味 听 朝 不 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十、《杜鹃花词》古诗原文及翻译?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杜鹃花盛开时节娇夭艳丽,可惜京都的人们都不知爱惜欣赏。嘱咐一声上天不要让春风把花吹落,留下花儿与美女竞相比下谁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