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技巧? 邹忌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06来源:演讲朗诵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技巧?

因为邹忌知己知彼,善于思虑,勇于以忠言规劝,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再加上齐威王犯了错误能改正,革除缺陷,改格军事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二、邹忌小故事?

公元前356年,齐桓公死后,儿子齐威王即位。齐威王迷恋弹琴,经常独自在后宫内抚琴自娱,不理朝政。一晃九年过去了,国家日趋衰败。周边国家看到齐威王如此荒唐,接连起兵进犯,齐国连吃败仗。

一天,有个名叫邹忌的齐国人,自称是高明的琴师,走进王宫,对侍臣说:“听说大王爱弹琴,我特地前来拜见,为大王抚琴”。侍臣禀报齐威王,齐威王一听很高兴,立即召见邹忌。

邹忌走进内宫聆听齐威王弹琴。听完后,他连声称赞道:“好琴艺呀!好琴艺……”齐威王不等邹忌称赞声落音,连忙问道:“我的琴艺好在哪里?”

邹忌躬身一拜道:“我听大王那大弦弹出来的声音十分庄重,就像一位名君的形象;我听大王从那小弦弹出来的声音是那么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贤相的形象;大王运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纯熟,弹出来的个个音符都十分和谐动听,该深沉的深沉,该舒展的舒展,既灵活多变,又相互协调,就像一个国家明智的政令一样。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怎么不令我叫好呢!”

邹忌接着说道:“弹琴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七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风浩荡,犹如君也;小弦音如山涧溪水,像似臣也;应弹哪根弦就认真地去弹,不应该弹的弦就不要弹,这如同国家政令一样,七弦配合协调,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弹琴和治国的道理一样呀!”

齐威王说:“先生,你的乐理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但是光知道弹琴的道理还不够,必须审知琴音才行,请先生试弹一曲吧。”

邹忌于是离开琴位,两手轻轻舞动,只摆出弹琴的架势,却并没真的去弹。齐威王见邹忌如此这般,恼怒地指责道:“你为何只摆空架子不去真弹琴呢?难道你欺君不成?”

邹忌答道:“臣以弹琴为生业,当然要悉心研究弹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国家为要务,怎么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国的大计呢?这就和我抚琴不弹,摆空架子一样。抚琴不弹,就没有办法使您心情舒畅;您有国家不治理,也就没有办法使百姓心满意足。这个道理大王要三思。”

齐威王说:说得好!

三、邹忌有多高?

邹忌有1米8以上。

按照古代的尺子标准来算的话邹忌的身高在1.8米以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是这样描述的,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属于战国时期齐国人,《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而《战国策》成书于西汉时期,所以说,这里的八尺采用战国或者汉代的标准。

《汉语大词典》根据出土实物的测量和文献记载,认为战国时期和汉代的一尺约为现在的23.1厘米,依照此标准,邹忌的身高大约是在185厘米左右,可见邹忌是个又高又帅的男子。

四、邹忌的特点?

邹忌的性格特点分为以下4点:

  邹忌的性格特点1、心狠手辣:

  邹忌因担心相位不稳而置田忌于死地

  邹忌的性格特点2、心怀国事:

  如果不是心怀国事他又何必讽齐王纳谏。

  邹忌的性格特点3、敢于进谏:

  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

  邹忌的性格特点4、聪慧过人:

  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个怎样的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是一个是个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的人。  基本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六、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的建议是什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劝说齐王运用了现身说法和类比推理的方法委婉劝谏,使齐王心悦诚服。

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结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能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以家事喻国事,让齐王认识到自己也许"受蔽甚矣",于是接受了邹忌的谏言,下达了命令,设置了三种赏赐,鼓励群臣吏民向他进言指出错误,且齐王能接受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过了一年,齐国大治,很多国家都到齐国朝见,出现了"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即因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在朝廷上就战胜了敌国。

八、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邹忌高超的劝谏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也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的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却能叫齐威王欣然接受,继而从谏如流.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在生活中说话就得这样,不然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如果直言不讳,往往收不到谈话的效果

九、2021高考名句邹忌?

2021高考名句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邹忌有几个事迹?

战国时政治家。生卒年不祥,战国时代齐国人。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

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