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工先进个人简要事迹材料?
1、先总结一下个人来公司感受。
2、再书写一下自己的主要工作业绩。
3、写一下工作中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齐鲁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先介绍教师基本情况,然后说明事迹,最后总结!
三、江苏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把青春奉献给护理教育事业——记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教师孙海燕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我愿意把青春、热血与生命,奉献给我所热爱的护理教育事业。”1983年出生的孙海燕,在护理教学一线岗位工作已13年,今年获得“江苏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2006年,孙海燕毕业后进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工作。刚工作不久,一件事改变了她原本定居南京的计划。“这是我第一次直面死亡——从夜里10点到凌晨4点,我看着那个出车祸的女士心跳从仍有起伏到变为一条直线。”孙海燕回忆道,病人家属难过的场景让她深受触动。
“我一定要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2007年,孙海燕毅然放弃三甲医院的优厚待遇,来到位于盐城的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当了一名老师。“我能帮助的人终究有限,但我培养的学生越多,得到帮助的人就越多。”
“孙老师教案做得很好,她说教案就是地基,地基打好了,课才能上好。”“孙老师就是‘行走的教科书’。”“孙老师总会把课程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发在班级群里,让我们预习复习。”这些年来,对于孙海燕的工作能力,学校师生们给予一致肯定。
2019级学生谭洁对一堂课印象深刻:“那节课学习哮喘方面知识,孙老师闻了一下讲台上的花,突然模拟出哮喘发作的样子,让我们对她进行救护。这样的教学,让我们记得非常牢固。”有一次,孙海燕到五楼教室上课,走急了累得直喘气,进教室后第一句话就问:“老师现在的心功能几级?”有的学生赶紧翻书,有的学生脱口而出级数,孙海燕随后纠正解释,讲解现在喘气所处状态、应如何解决,再巩固上一节课知识。孙海燕的学生渐渐习惯了这种沉浸式课堂,越来越沉着应对课堂上各种“出其不意”。
2015年,孙海燕患上风湿性心脏病。那年冬天,她肺高压引起咳血,丈夫董礼紧张不已,催促她尽快就医。临近学期末,为了不耽误学生们学习,孙海燕坚持到寒假才去医院。
“生病之后觉得时间太有限了,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就要拓展生命的宽度,尽可能多做些事。”2016年1月,孙海燕盘腿坐在医院病房走廊的病床上,一边咳嗽一边打点滴,还在电脑上整理教学资料,时不时跟其他老师电话沟通课程。董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默默用手机记录下那一幕。
这年4月,孙海燕经常咳血,董礼想方设法联系上北京的医院,准备带她去做手术。他来到孙海燕的办公桌前替她整理东西,无意中翻开抽屉发现她在日记本上写着:“这次是我第二次进行开胸手术,医生说风险很大,如果有什么不幸,我希望把遗体捐给学校,为医学事业做最后一点贡献。”一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夹在其中,这是董礼第一次见到这张卡,而孙海燕从来没有提起过,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所幸的是,手术顺利。
“我希望成为像她一样优秀的人。”这是孙海燕的学生们常说起的一句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许多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主动请缨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感谢孙老师坚守初心的叮嘱,让我有勇气决定去武汉支援、肩负起一名护士长该承担的责任。”2010届护理15班的李晓梅正是“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
“他们在一线会时不时给我发消息,有的凌晨两点才有空回我信息。我很心疼,同时也为他们骄傲。”谈起学生,孙海燕眼里闪烁着光芒。“我的付出很有价值,教师这个岗位虽然平凡,但是培养了很多学生,能在国家危难时献出自己的力量。”打开与学生的聊天记录,翻看那些视频照片,孙海燕满脸欣慰。
对家庭照顾不多,让孙海燕感到愧疚。“我身体不好之后,孩子都没怎么管过,最常说的就是让他‘找爸爸’。”她说,10岁的儿子董浩云很懂事,平时自觉写作业,在父母忙碌时能自己热饭吃。孙海燕不知道的是,董浩云一直把妈妈看作自己学习路上的榜样。
四、教师老黄牛事迹材料包含什么?
马老师自从1994年踏进教育战线的大门,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23年了,做了23年老师,也就当了22年的班主任。回首过去的岁月,可能是巧合吧,他属牛,他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觉得就像一头老黄牛,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是从不后悔,因为苦中有乐
五、教师如何加强民族团结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民族团结应该:
一、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我国的版图形状像一只报晓的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新疆则恰是这雄鸡的翎尾,与祖国血肉相连。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其中有十三个民族是世居民族,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勤劳互助 ,幸福快乐的生活着。可是有那么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妄想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我们是坚决不能让他们得逞。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教育学生要擦亮眼睛,旗帜鲜明地坚定立场,认识到民族分裂主义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本着“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可以将知识延伸、拓展。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图尔扈特决心东归,黎族领袖王国兴率部主动投奔共产党、为海南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等。
三、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2 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
四、 通过利用“课前三分钟” 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学生讲时事政治、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等正能量的内容为主,揭批“三股势力”“非法宗教”等敌对势力的危害,把重点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实师生知识,增强爱国情感、维护民族团结。
五、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团结关系到新疆的发展。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加深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懂得“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是我国的最大国情之一。其次,懂得“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从而自觉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最终要懂得各民族不论大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各民族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
六、关于民族团结的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希望你们把自己的民族团结的工作做得更好,希望你们在民族团结方面表现的更加出色,给民族的同学们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我希望你们这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民族团结方面表现的更加出色,不要辜负老师对你们的希望和支持,希望你们有更好的进步
七、教师红烛奖的先进事迹材料?
回答如下:教师红烛奖是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性教师评选活动,旨在表彰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以下是一位获得教师红烛奖的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
姓名:张老师
性别:女
年龄:45岁
职称:高级教师
所在学校:XX中学
先进事迹:
张老师是一名地理教师,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教学实验、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她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如考察野外地理环境、制作地图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除此之外,张老师还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她曾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社区、农村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她还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地理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为提升全国地理教育水平做出了贡献。
由于张老师的卓越表现和杰出贡献,她被评为2019年度教师红烛奖获得者,为全国教育教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八、2016感动中国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最美教师支月英详细感人事迹: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守望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撑起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九、党员教师怎么加强民族团结意识?
要开展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活动,把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作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要深入开展做民族团结表率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全心全意为我区各族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引领各族群众坚持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
进一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月”活动,要在我区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要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我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乡土教材之中,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式与政策课之中,帮助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要针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特点和思想实际,以坚持民族团结为主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民族知识讲座、民族歌舞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情操,引导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切体验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和特殊重要意义;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工作,对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十、2020洛阳最美教师简要事迹?
李真真今年40岁,是孟津县白鹤镇七里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中,她爱岗敬业忠职守,为人师表先垂范,潜心钻研求进取,春风化雨育幼苗。2018年以来,她先后获评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多项荣誉。
39岁的王腾飞是嵩县黄庄乡三合村小学校长、班主任、教师,担任语文、书法教学工作。近20年来,他一直扎根贫困山区教育一线,本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工作态度和“不忘初心,稳扎实干”的工作作风,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曾获得“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从教30年来,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音乐教师周晓菲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凭着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无限深情,用真心换来了学生的热爱、家长的信任、同事的敬佩,先后获得“河南省骨干教师”“洛阳市骨干教师”等10多项省、市级荣誉。
爱岗敬业,他们心无旁骛钻研教学
李巧梅今年59岁,是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7年来,她一心扑在教学一线,工作上“敬业”“拼命”是同事们对她的一致评价。在教学中她不断探索,摸索出一个独特的“听、说、读、写、学、练、用”的心法,所教学科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因罹患自免肝和股骨头坏死,从去年起,她不得不拄着双拐走上讲台,从未请过一次假、缺过一节课、少批一本作业。李巧梅先后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和业务标兵,国家、省、市级优秀辅导员。
40年来,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立社一直坚守在物理教学岗位上。他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广大学生爱学物理,会学物理,学好物理。由于教学成果突出,他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等20多项全国、省、市级荣誉。
41岁的叶峰亮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语文教师。参加工作23年来,他从未间断学习。潜心钻研,使他在语文教学中崭露头角,先后获得河南省模范教师、省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市优秀名师、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蔡欢欢是西工区红山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岗位默默耕耘20个春秋。工作之余,她勤奋好学,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创新实践主题学科融合课程和绘本教学,先后获得“洛阳市教坛新秀”“洛阳市学科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甘于奉献,他们用爱心浇灌每一棵幼苗
牛琳璐是偃师市顾县镇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英语教师、班主任。她将芬芳年华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她勇挑重担,担任学困生改革实验班班主任,使全班31人中的15人考入市重点高中。由于教学业务突出,她先后获评洛阳市优秀教师、洛阳市优秀班主任,优质课多次获得洛阳市一等奖。
苗勤静是洛轴幼儿园教育中心南山幼儿园园长。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在幼教热土上辛勤耕耘了32个春秋。工作中,她对特殊儿童群体倾注了大量的爱心。为了让这些孩子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她带头向培智学校和儿童福利院捐款捐物累计3万余元,并建成河南省融合试点园,积极培养特教老师,接纳大量特殊儿童,帮助自闭症儿童掌握正确的发音,协调康复机构帮助脑瘫儿重建自信,获得康复的机会。在她的带动下,园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成长为“特教天使”,为特殊孩子和家庭送去温暖和希望。
今年40岁的段宝石是汝阳县实验高中语文教师。前年8月4日下午,他经过汝阳县伟才幼儿园门口时发现一个女孩在河中挣扎,于是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出落水女孩。他的英雄壮举,感动了汝阳的父老乡亲,他先后获得汝阳县“第五届道德模范”“见义勇为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