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
二、民族团结小故事25字?
1、昭君出塞
王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3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三、民族团结小故事300字?
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萨克族牧民卡热木的女儿努尔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别痛,她要生小孩了。可是,按时间算还不足月。于是,他们急忙从北山来到团部,因他们不太懂汉语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长石建新接待了他们。在介绍完情况后已是21时,当时医院的医生全部到外团参加考试去了,经护士初检后认为是难产,需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于是,护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试的医生联系迅速赶回,这边护士也在忙着给手术室消毒。医生到达后,经全面检查后就开始进行手术。24时手术成功,母子平安。7天后,努尔巴克出院了,由于没有车民警们又开车将她们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场的家。
昭君出塞,促进匈奴与汉团结统一。
文成公主及金城公主和亲吐蕃。 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缓和了当时两国边境的紧张气氛,为两国人民赢得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十八局集团青藏铁路指挥部多次派出了宣传调研小组,利用节假日深入村寨,采取一组帮一户、定点挂钩等方法,给群众宣传《教育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安多中学建在县城南边的一个半山坡上,校舍沿山坡成阶梯状而建,受地形影响,没有供学生活动的操场,从建校那天起,学生就没有上过体育课。该项目部的领导知道后利用施工间隙时间,派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为学校平整了一个大操场。并派出工人对校舍进行了修缮,用废弃砖块修砌了乒乓球台,用铁管安装了单杠和双杠。另外指挥长韩利民、党工委书记李继业带头捐款箱,职工们也纷纷接囊,100元、50元、10元、5元……为学校购买了篮球、乒乓球拍等体育用品,并多次购买了面粉、苹果、收音机等物品捐赠给牧民,帮助他们解决一点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四、民族团结小故事50字?
在一个小村庄里,人们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形成了一个团结的小村庄。这种团结不是一时的,而是源远流长的,是从祖先的传统中延续下来的。
有一年,这个小村庄遭受了严重的洪水灾害,许多房屋被淹没,许多农田被毁坏。村民们非常着急,他们需要紧急行动来防止进一步的损失。于是,村民们开始组织自救小组,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个小村庄里,有一个老者,他年迈体弱,但在这次危机中,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者的家在水深的地方,他的周围都被水淹没了。然而,他并没有畏惧,而是使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帮助村民。
他想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沙袋来筑堤防水。然而,村里没有足够的沙袋,老者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做这件事。于是,他开始呼吁村民们一起来帮助他,希望大家一起来制作沙袋和堆筑堤坝。
村里的年轻人马上响应了老者的呼吁,他们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开始制作沙袋。老者的邻居们也来到他家,帮助他堆筑堤坝。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一起克服了困难,制作了足够多的沙袋和堆筑了一道坚固的堤坝。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洪水依然在涨,但村民们的团结和努力也没有停止。他们救助那些受灾的家庭,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住所。年轻人们也在堤坝上值班,防止任何漏洞发生。
最终,洪水退去了,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和宁静。但这次危机,让村民们更加了解到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他们发现,只有在困难时互相帮助,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这个小村庄的民间团结,不仅在这次灾难中展现了出来,而且也在日常生活中贯穿始终。他们相互帮助,关心彼此,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种深度的团结,不仅让人们更加坚强和勇敢,也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五、民族团结小故事450字?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
她的生平被载入籍《二十五史》的《隋书》、《北史》和《资治通鉴》。她的英雄形象依然深深地刻在中国人民心中,被陈、隋皇朝敕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死后谥封为“诚敬夫人”。后来,又被明太祖和清朝同治皇帝分别谥封为“高凉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dān)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新中国成立后,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她就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奉为“岭南圣母”的冼夫人。
在茂名高州地区的广大农村中,到处流传着许多关于冼夫人的传说,特别在其家乡故里的雷洞村和冼冯定居的旧城和良德一带,当地群众对冼夫人的熟悉程度,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中有故事、有歌谣、也有神话传说。冼夫人(512年—602年),名英,广东南部俚族人,出生于今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部落首领,史称谯国夫人。冼夫人家世代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夫人自幼贤明,多谋略,在娘家时,能够约束部下,行兵布阵,镇服百越。
冼夫人年轻的时候,就非常能干。她不仅会带兵打仗,出奇制胜,而且对族里的人很爱护。因此,人人称赞她。她的哥哥冼挺当过州刺史。有时冼挺恃强侵犯邻近的郡县,冼夫人总是加以劝阻。可是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青年女子,还没找到一个如意郎君。
东晋的时候,东北有个割据政权,叫“北燕”,是一个姓冯的汉人建立的。北燕灭亡以后,皇族中有一个叫冯业的,带着部队逃到了南方。那时,东晋已经灭亡,继起的是宋朝,冯业便归附了宋朝,被任命为岭南的一个地方官。从此,他一家就在岭南居住下来。梁朝的时候,他的孙儿冯融做到罗州(今广东化县东北)太守。冯融有一个儿子,名叫冯宝,任高凉太守。冯宝也很年轻,还未娶妻。冯融听说冼家的女儿如此能干,便派人带着丰盛的礼品,到冼家为儿子求婚。
冼夫人觉得冯宝是当地的太守,嫁给他可以增进俚汉两族的友好关系。所以当她母亲来征求意见的时候,她高兴的答应下来。冼夫人和冯宝的结合,是俚、汉两族关系日益发展中的一段佳话。高凉一带的俚族首领,原来都不大听汉族地方官吏的调遣。有的还常常侍强劫掠临近的州县。冼夫人和冯宝结婚以后,就跟冯宝一起处理全郡的政事。一方面帮助他在俚族人民中间传播汉族封建统治阶级的礼教观念,推行政令,一方面还帮助他约束俚族首领,不许他们犯法扰民。这样,在冼夫人的帮助下,冯宝把高凉治理得很好,俚、汉两族人民相处也更为融洽。
六、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历史故事读后感?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土尔扈,特回归,他是典型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彰显它,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七、民族团结小故事背景音乐?
1 需要一种适合民族团结小故事的背景音乐2 民族团结小故事是一种表现不同族群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融合的故事,在选择背景音乐时需要考虑到它必须要能够温和地传递这种信息,并且能够激发听众的共鸣感和归属感。3 适合作为民族团结小故事的背景音乐一般是节奏感较弱、旋律轻柔、和谐平和的音乐,比如说中国传统的古筝、竹笛、琵琶等乐器所演奏的音乐,或者是一些轻音乐、新世纪音乐等。这些音乐可以使人感到安静、平和,有助于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能够更好地表现民族团结小故事的主题。
八、民族团结小故事简短文案?
1. 民族团结小故事可以很简短,但却能传递出深刻的寓意。2.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状态。有一则小故事讲述了一个汉族人和一个藏族人在一起生活,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最终成为了好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尊重彼此的文化和习惯,就能够实现民族团结。3. 民族团结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践行,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
九、50字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北上选遣队司令刘伯承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西康省冕宁县举行了名扬后世的彝海结盟,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弄族聚居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
十、民族团结一家亲内容?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