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说实话,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为了未来,为了更好地生活。但读书的目的不应只是这个。
大家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只有读了很多书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究竟怎样。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那些在几十年后仍然能够引起大家的深思的书籍。书籍需要一代一代人传承下去,不仅仅只是书籍本身,还有它所蕴含的智慧,它需要我们结合时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当今时代,写书的人很多,每个人只要有故事,就可以写书。但真正读书的人却很少,大家都阅读,但大都为碎片化阅读,所了解的也都是碎片化的,连事实的真假也无法判断。就像白岩松讲的千万不要把看点碎片化的东西理解成阅读。
人为什么要读书?为了不那么焦虑。身边的人都是拿着手机的人,在手机看一本完整的书或者捧起一本书来看的人却寥寥无几,为什么焦虑,因为读书太少。
一辈子也没读几本书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照例过好了这一生,但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一眼就可以知道。读书的人,人生经历可能不比不读书的人多,但他们的思想广度及深度远远大于不读书的人。
读书多的人,你会发现说出口的话都值得别人推敲惊奇好久,他们的举止之间透露着从容,董卿即如此,汪涵也如此,白岩松亦如此。
白岩松谈读书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人生是一个围棋盘,当你读的书很少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个棋盘上点的子很少,它不成势,随时可能被别人吃掉。另外,读书一个很重要的感慨就是人找书是很难的,但是书找书是非常容易的,越读书越知道该读什么书,书会带着你去读书。当你读了足够多了,这个棋盘上的子连在一起了,那它就成势了,人生就会成势了。
读了一两本书的人,常常在没读过书的人面前炫耀,家里有点料,看不起没读过书的人,其实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思想境界早已不同,人生成势,首先是精神层面让人尊敬。
人为什么要读书?人在读书时,可在经典好书中偷得一丝从容,世界慌慌张张,我们匆匆忙忙,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从容。《岛上书店》里写有: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
以前常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书,后来才真正发现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部人生作品集。发生很多故事,看别人不同的人生,得到自己的感悟与经验,不断成长,学习,在阅读中读到不同的感悟。就像董卿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生命阶段读一首诗,读一首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可能小的时候就觉得风花雪月的东西会更触动到自己。但是大了以后,就会越来越喜欢苏东坡,甚至喜欢陆游,觉得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他们都写在诗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