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关于春秋的记载?
发布时间:2024-05-20来源:演讲朗诵

《春秋》是世界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自公元前722年,

下至公元前481年,合计242年鲁国的历史。“春秋”因鲁国

编年史《春秋》得名,始于平王东迁,为东周的第一个历史阶

段。据史家推算,鲁国史书《春秋》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

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左传》

记载史事较《春秋》明备,下续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

终,共255年。《春秋》是鲁国史,但也是把当时天下演变的情

况做了广泛的记载。

《春秋》是鲁国史记的名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史

书。为什麽叫《春秋》呢?因为,说到春,就兼及了夏,说到秋

,就可以想见冬,所以用“春秋”二个字,就包括了春夏秋冬四

时,万物繁育,尽在其中。四时之事,无物不包,无事不记,所

以当时把一国的历史称为《春秋》。在西周,“春秋”是各国国

史的通称,当时有“周之春秋”“燕子春秋”“齐之春秋”。。

。。。。有所谓“百国春秋”。

现在我们所读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体国史,经过孔子的修

订,成为了儒家的经典,《春秋》成了这部经典的专用名称。

《春秋》的价值;1,保存了史料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云:“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中,弑君三十六,亡

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2,“寓王法

”——提出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我们知道在古代,史官是一个

重要的职位,其作用非常重要 ,凡君王的言行,都要由史官记下

来,作为国家臣民的法典和榜样,这样君王就必须言行谨慎。孔

子在修订鲁《春秋》时,用“微言”寄托了“大义”,“上明三

王之道,下辨人事之记,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

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拨乱世,反之正”;“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候所用的“微言”,就是微妙精深而又含蓄

的言辞,发挥的是治国大道,社会秩序,是非的标准,目的是扬善

去恶,拨乱反正。孔子的这种《春秋》“笔法”,对于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让人们明是非,知善恶,守正不移,把对于理想的坚

持,对于人格的保持,对于荣誉的珍视,对于正义的维护,看得比

生命都重要。

隐公 元年 至十一年 恒公元年 至十八年 庄公 元年 至三十二年

闵公 元年 至二 年 僖公元年 至三十三年 文公元年 至十八 年

宣公 元年 至十八年 成公元年 至十八年 襄公元年 至三十一年

昭公 元年 至三十二年 定公二年 至十五年 哀公元年 至十四 年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