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作家? 存在主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3-16来源:演讲朗诵

一、存在主义作家?

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让一保尔·萨特,阿尔贝·加缪,西蒙娜·德·波伏瓦等。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1942),描写莫尔索对一切都无所谓,甚至对死刑都等闲视之的生活经历。以他的冷漠、局外人生活态度,表现世界存在的荒谬性,及其人物对世界秩序的精神不安与绝望心理。《鼠疫》(1947)是加缪的顶峰之作。

通过鼠疫流行中人们的不同态度,表现重大的人生哲理。成功塑造了里厄医生这样一个与鼠疫,即与法西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正面人物形象,展示世界存在的荒谬与罪恶,人类充满危机和无尽的灾难,只有选择正义才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

二、存在主义是什么?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存在主义代表作品:《存在与虚无》(作者:让·保罗·萨特)

三、存在主义杰出著作包括存在主义文学有哪些?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

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成两大派别:

一是以西蒙娜·魏尔和加布里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

二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培·加缪、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从文学的社会影响上说,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最为重要,他们都是法国的文学家。尤其是萨特,他是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人的前景》、《辩证理性批判》等,奠定了这种文学的理论基础。

四、法国存在主义作家?

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国思想家、作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高峰作品。

五、什么是存在主义英雄?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最先提出的是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卡尔·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在20世纪中它流传非常广泛。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和作家阿尔贝·加缪是其代表人物。

六、存在主义衰落的原因?

存在主义的衰落

存在主义在当时的影响,是作为一种流行理论存在的,以至于年轻人和叛逆者都把它当做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时髦的标签。而它也深刻影响了二战前后那几代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随着他们的逐渐老去,自然也会逐渐被历史遗忘。而加缪、梅洛-庞蒂、萨特等人的一个个离去,更加加速了这种思潮的结束。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与列维 - 斯特劳斯、阿尔都塞、拉康、巴尔特、福柯等结构主义者和思想家的批评是分不开的。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反对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非科学的主观主义:生活经验没有洞悉存在。他们不再着眼于个人,不再寻求意义的表达(所指),而是把焦点从主体转向了背后无意识的结构,去寻找要素的类型(能指)。存在主义坚持把思想从物质移回主体,那么在结构主义者那里,就从主体走向了结构。

自此,人们认为存在主义已被相继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结构主义和七八十年代的后结构主义思潮所取代。

七、存在主义三原则?

主义三原则是指“存在先于本质”、“世界史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三项原则。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在“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充满冲突、抗争、残酷、丑恶以及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因此,人生的意义不是预先确定的,而是需要通过自由选择来创造和发现。

这种自由选择不仅包括对自己的选择,也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选择。在这种选择中,人需要承担责任和后果,这也是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

八、为什么说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体现?

因为文学是属于形象思维范畴的精神活动,而使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抽象存在哲学的内容当然就可以说“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体现”了

九、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现代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潮。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一批教育哲学家将存在主义哲学引入教育领域后逐渐形成的,曾一度在西方国家中广为流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以人的存在为研究对象,以个人的自我完成为目标,主张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真诚、选择和决定以及责任感等,强调教育者应当使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教育应当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教学上,认为教学就是师生之间“我”和“你”的“对话”,反对课堂上教师的个人专制和知识专制,主张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作出自己的选择,让师生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中开展学习活动。认为苏格拉底式的“产婆术”方法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反对进步主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因为它不是以个人而是以社会为定向的,关心的是个人承担的社会义务。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反对团体教学的方法。教师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要激励他们去学会如何学习,增强学生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基于“对话”理论,存在主义认为师生关系是“我”和“你”两个都具有主体性的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没有自己追求的现实利益,双方都不把对方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真诚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同时也受到对方的赏识、欢迎和肯定。

存在主义注重品格教育,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品格的形成而不是知识的掌握,把知识看作是认识“自我”存在和发展“自我”的手段,强调学校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人格完成的需要。

提倡个人的自由选择,主张道德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有利于认识“自我”存在和发展“自我”的原则,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由于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中充满悲观主义色彩,过分强调个人的意识和学生的自由选择行为,20世纪70年代后影响逐渐减弱。

十、简述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

  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

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存在先于本质”为萨特所提出,代表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同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的形而上学一般给“本质”赋予了普遍的、抽象的以及形式的特征,而且一般认为在时间上来说,本质先于存在。关于存在主义的基本概念“存在”:   

1.指的是人的存在,而不是物的存在。“物”只能“有”,而不能“存在”。  

2.不是指一般的人、人类的存在,而是指具体的、个别的人的存在。  

3.不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某个人的具体存在,而是指孤独个人同自身的关系,他的自我感。  

4.不是指个人对自身的理性认识,而是指孤独个人的非理性的情绪体验。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