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如下:
莫言哥伦比亚大学演讲稿原文是:
据我的小说《红高粱》改编的长达六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尽管有人热捧有人狂批,但收视率屡创新高。为什么一个陈旧的故事,还能吸引这么多的观众?我想除了名演员、名导演的号召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剧中人物,不论主角配角,都是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他们能够让观众从剧中人物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能够让观众从剧中人物的命运联想到自己的命运,能够让观众从剧中人物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从而使一部历史剧与当下生活产生了密切联系。
电视剧《红高粱》是从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来,剧中增添了一些小人物,但主要角色还是基本上忠实于小说原著的。所以,电视剧《红高粱》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小说《红高粱》的成功。
小说中有一个主要人物,民国时期的高密县长曹梦九,在电视剧中,改名为朱豪三。改名的原因是吸取了我写小说时的教训。我在小说中,使用了好几个人物原型的真实姓名。我原本想先借用他们的名字,等小说写好后再想个新名字替换,但小说写好后我发现换不了了,无论换成什么名字,都感到不合适。小说出版后,这几个人物原型很不高兴,他们找到我父亲,质问道:“我们两家关系一直很好,还沾亲带故,你儿子为什么在小说里把我写成那个样子?”我父亲先是替我向他们道歉,又劝他们不必当真。我父亲说:“天下重名重姓的人很多,你们何必对号入座呢?譬如说,他小说的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难道他这样写我就成了土匪种了吗?”改编电视剧时,我们生怕这个民国时期的高密县长的后代找上门来,于是就改成了“朱豪三”。这是让我感到遗憾的一件事,因为我感到“朱豪三”远不如“曹梦九”响亮、亲切。我想我们高密县的观众会跟我有同样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的曹梦九是小说中人物“曹梦九”的原型。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在其原型人物的基础上大量虚构,唯有曹梦九,基本上是将他的传奇故事,原封不动地搬进了小说。
曹梦九是行伍出身,是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把兄弟。但是高密是赌博盛行、毒品泛滥、匪患猖獗之地。曹来到高密,禁赌、禁毒、剿匪,提倡孝道,兴办教育,令高密风气为之一新。尽管他作风粗野,不讲民主,动辄脱下鞋子打人,在剿匪中误杀了一些罪不当诛的人,但他在高密历史上留下了美名。电视剧《红高粱》把这位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塑造成主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听家乡人说,他们一边看电视,一边将曹梦九与高密历届领导比较。在中国,情况就是这样。如果某地曾出现过一位杰出的地方官,他的继任者是很难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