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一咏三叹?
一咏三叹指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例如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采用回环复沓形式,一唱三叹,表现男子的思慕之情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参差”、“窈窕”、“关关”等双声、 叠韵、迭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之美。
二、阆中杂咏三首其一朗读?
阆中杂咏 其一
王廷相 〔明代〕
碧柳/长/捎溆,芳芜/绿/绕湾。山花/齐/绣日,不肯/放/春閒。
三、一咏三叹和重章叠句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是,一咏三叹是一种歌唱形式,重章叠句是一种修辞手法。
一咏三叹的意思是,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四、关雎中的一咏三叹指的是什么?
一咏三叹指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采用回环复沓形式,一唱三叹,表现男子的思慕之情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参差”、“窈窕”、“关关”等双声、 叠韵、迭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之美。
五、田家三咏叶绍翁朗读?
朗读
田家三咏
宋代:叶绍翁
其一: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其二: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其三: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六、重章叠句一咏三叹是什么艺术特点?
也许是一咏三叹手法效果: 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作用:抒情强烈,加强读者印象,便于读者诵记。 一唱三叹(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七、用一咏三叹写一件事情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我的家乡的一年四季的景色也不例外。
现在,让我带你们去看看吧!春天,我的家乡鲜花盛开,淡淡的花香扑入了我的鼻子里,柳树爆出了芽,小河边奔跑边歌唱,春姑娘正在和小花小草玩耍,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呀!夏天,绿树成荫,枝叶茂密,整个村庄都是绿色的。人们在树下乘凉,谈天说地,还有许多小朋友与夏哥哥在林海中玩耍。秋天,凉风吹来,果园里瓜果飘香,田野里的棉花洁白无暇……看!那边有许多金色的海洋。噢,原来是一块块稻田呀!整个村庄都是金色的,秋姑娘正躲在某个角落吃着那香甜的果子呢! 冬天,虽然我的家乡不下雪,但是早上起来,有雾有霜,叶子上还有白白的冰晶呢!小河塘里还浮着几块冰,而冬弟弟正惬意的躺在冰上睡大觉呢!我家乡一年四季的景色真的很美吧!你们喜欢么?喜欢可以抽时间去看看呢!我很欢迎。
八、一食三叹译文?
文言文
梗阳①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②, 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③曰:“ 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④之,不可。”
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 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闲⑤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⑥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⑦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
翻译
有个梗阳人与别人打官司,眼看就要败讼,于是就向魏献子纳贿托情,魏献子打算答应下来。他的下属阎明对叔襃说:“我与你一同去劝谏吧!我们的主人一向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因为梗阳人行贿而损害了名声,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两人朝见魏献子之后,留在那里不走。魏献子将要吃饭了,问谁还在庭院里,侍从回答说:“阎明、叔褒在。”魏献子叫他俩进来,让他们陪自己一起用膳。两人在吃饭之间,先后叹息了三次。吃完后,魏献子问起这件事,说:“人们常说:‘只有吃东西可以忘记忧愁。’你们在吃一顿饭的时间里叹息了三次,是什么原因呢?”两人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都是小人,贪心不足。食物刚送上来的时候,担心不够吃,因此叹息。吃到一半,不禁私下责备自己:主人赐给我们食物,哪有不够吃的道理呢?因此再次叹息。等到您吃完了,我们想到,但愿我们小人的胃口,也像君子的.心思一样,只要吃饱也就知足了。因此第三次叹息。”魏献子说:“讲得好。”于是拒绝了梗阳人的贿赂。
注释
①梗样:古地名,今山西清源县。
②魏献子:名舒,晋国正卿,晋顷公时执政。
③阎没:名明,晋国大夫。叔宽,名褒,晋国大夫。
④殃:祸害,这里是“是受祸害”的意思。
⑤闲:同“间”。
⑥馈(kuì):赠送。这里指送上的食物。
⑦属餍:刚吃饱。餍,吃饱,满足。
赏析
作者运用借题发挥的写法,生动而委婉。叙述层次清晰:商量进谏、巧妙纳谏、虚心纳谏,结构完整又合乎情理。
九、何为一夕三叹?
意思是一夜之间反复叹息。出自《赠三侍御》: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吟彼乔木诗,一夕常三叹。作者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十、重章叠字一唱三叹?
《国风·邶风·北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小官吏诉说自己愁苦的诗,描述古代下层小吏待遇非薄,内外交困,身心俱疲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纯用赋法,不假比兴,重章叠唱,有一唱三叹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