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谈法分为?
按照交谈者在交谈中的作用来分类,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对等式交谈。
这是类似于聊天式的一种交谈。虽然有着一定的目的性,但是话题具有随意性,双方可互为发话者和受话者。对等式交谈,限制较少,可以提供更广泛的信息,但是谈话后,双方要进行细心的梳理,提取有用的、重要的信息。
第二,并列式交谈。
在双边和多边的交谈活动中,各方的谈话带有明确的相互交流、沟通的性质,从交谈过程的总体看,交谈的各方都需要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感情,各方比较均衡地轮流充当发话者和受话者,这样的交流就属于并列式交谈。比如,工作讨论、业务洽谈。纠纷的协调等交流活动。
第三,主辅式交谈。
交谈活动以其中一方为主要发话人,成为表达思想的主体,而他方主要充当受话人,对交谈的目的只起到辅助作用和从属的地位,交谈的各方明显地存在着发话和受话的不均衡现象,这样的交谈就属于主辅式交谈。比如领导传达上级的指示、记者采访、医生问诊等交谈活动。
二、与客人交谈距离?
一般在200厘米到300厘米为佳。如果一开始就靠得太近,有“套近乎”之嫌,容易造成对方怀疑而产生反感。但随着交际程度的加深,交际双方的空间距离应适当缩短,可保持在100厘米左右,也就是双方能达到握手的距离。
三、交谈时站立的距离?
西欧一些国家认为,两个人交谈的最佳距离为一米,但意大利人经常保持0.3到0.4米。然而,从卫生角度考虑,交谈最佳距离应为1.3米,这样就不至于因交谈而感染上由飞沫传染的疾病,保证健康。
人在说话时,可产生170左右个飞沫,飘扬1米远,最远达1.2米,咳嗽时排出460左右个飞沫;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最多达1万个以上,最远可喷出9米远。在飞沫中大部分是水分,还含有少量蛋白质,脱落细胞和病菌。这些微小的飞沫从口腔排出后,一部分射落于地;较为细小因水份蒸发而形成更为细小的“飞沫核”,悬浮于空气中,传播疾病。
因此,从保证健康出发,两个人交谈的最佳距离为1.3米;并最好有一定角度,两人可斜站对方侧面,形成30度角为最佳,避免面对面。这个距离和角度,既无疏远之感,又文明卫生。另外,在交谈中,如偶然咳嗽要用手帕遮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更不能直对前面。
四、亲密交谈时礼仪距离?
⑴ 亲密距离:距离在15厘米之内或15~46厘米之间,是人际交往的最小距离,适于亲朋、夫妻和恋人之间拥抱、搂吻,但不适宜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面前出面。
⑵ 个人距离:其近段距离在0.46~0.76厘米之间,适合握手、相互交谈;其远段距离在0.76~1.2米之间,普遍适用于公开的社交场合,这段距离可以使别人自由进入这个交往空间交往。
⑶ 社交距离:主要适合于礼节性或社交性的正式交往。其近段为1.2~2.1米之间,多用于商务洽淡、接见来访或同事交谈等。远段在2.1~3.6米之间,适合于同陌生人进行一般性交往,也适合领导同下属的正式谈话,高级官员的会谈及较重要的贸易谈判。
⑷ 公众距离:近段在3.6~7.6米之间,远段则在7.6米以外,它适合于作报告、演讲等场合。
五、与人交谈,应保持多大距离?
我们与别人交谈,无论从卫生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文明礼貌的角度考虑,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
什么距离比较科学呢?两人交谈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5米,这个距离既不显得太疏远,又不容易互相传染疾病。
经研究发现,人在说话时,随着口唇吐字的冲力,可以不停地产生170个左右的飞沫,飘扬一米远,若大声说话,最远的距离可达1·3米左右。
一声咳嗽大约可以排出450-600个飞沫,距离达到2米以上。
另外,两人交谈的角度也极为重要,切忌面对面地说话,,取30度的斜角和对方交谈最为适宜,一则可以避免眼对眼直视的尴尬,二来谈话时的飞沫也不会直接喷向对方。
即使谈话的双方都是健康的,飞沫溅到对方的脸上总不是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
再说,无论是“非典”还是流感、肝炎以及肺结核等疾病,它们都有各自的潜伏期,有些人与人交谈时看似很健康,此刻他自己是否带菌(处于潜伏期)谁都不能保证。
所以,为了对方和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与人交谈时保持距离和角度是一件有利于双方的大好事。
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当我们与人交谈时,忽然想咳嗽或打喷嚏时,最好是走开几步;万一来不及,一定要转过身,用背对着交谈者再去“一抒胸怀”,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取出手帕或餐巾纸捂住口,转过身去“行事”,如此更显得文雅得体。
六、接地分为哪几种?接地分为哪几种?
接地一般分为保护接地和功能接地两种。1. 保护接地是指为了防止电器漏电而进行的接地,一般需要确保接地电阻小于50Ω,以保证人身安全。2. 功能接地是指为了保证电力设备正常运行而进行的接地,如信号传输、电磁干扰等。在这种情况下,接地电阻一般要求更低,一般不超过1Ω。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小设备故障率,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伸:接地方式还可以分为直接接地、间接接地和等电位接地等。不同类型的接地方式应用范围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七、人际交往的距离可分为哪几种?
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人们的个体空间需求大体上可分为四种距离: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社会心理学中所说的人际交往距离。人际交往距离指的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上认为的心理安全距离。在此范围之内,个人感觉安全;超出了这个范围,将会引起个体的焦虑和紧张。
八、与外国客人交谈距离多少厘米?
答,人和人交谈一定要保持一米距离,这是礼仪。现在疫情期间与外国友人交流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平时,礼仪教师会讲到,人和人在交流的时候,要保持一米的距离,身体正直,是对人的尊重。
现在疫情期间,外国人来中国,实际情况不了解,所以,在交流的时候我们还是一定要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九、跟客人交谈为什么保持距离?
因为跟不同民族的习惯有关。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保护意识,有一定的自由空间需求。如果一个人跟客人搭话的时候离得太近了会让客人感觉自己的空间受到了侵占,会给客户不舒服的感觉。
不光是对客户,对任何一个人都有这种情况。一般的距离是在1-1.5米之间。
十、蓝色分为哪几种?蓝色分为哪几种蓝?
1.
天蓝:最浅的蓝,代表初始的颜色,是生物在年轻时的代表颜色。
2.
宝石蓝:晶莹剔透,比深蓝色更深一点,较偏紫色,给人高贵的感觉。
3.
深蓝:一般较深的蓝色,是比较黑的蓝色,深蓝色包括:皇室蓝午夜蓝等。
4.
浅蓝:又称粉蓝色或婴儿蓝,是蓝色颜色之一,介乎蓝色和青色之间,为人所知的一种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