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怎么做,怎么跟老板沟通?
发布时间:2024-06-05来源:演讲朗诵

【温馨提示】本回答约1600字。

我曾为HR讲过一场关于“沟通”的课。关于沟通,其实谁都会,谁都清楚其中的一些道理,然后到了沟通具体工作具体事项的时候,就变得不知道如何入手了,这节课就是围绕一条主线,把大家都懂的道理,串通起来,便于大家理解。这是怎么样的一条线呢?希望我的一点心得,能让你与老板的沟通上有所帮助。

接下来,我再把这条主线简单解释一下(简单解释哈,因为有老师指点我,不应该把所有人都当小白,说得过于啰嗦)。

这条主线分为四个层次,即:

不变的基调

百变的对象

不变的思维

百变的态度

~~~~~主题~~~~~

1什么是“不变的基调”呢?

沟通的基调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沟通的基调定位在四个字,即“高、大、诚、长”,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

高:站位要高。站位高才能思考得全,看得远,才不不容被现象蒙蔽。这方面,建议大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要太容易下结论或决定,而是多想想,如果站高点看会怎么样,慢慢的就会习惯这样的思维方式。

大:大局意识。在沟通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被细节所迷惑或者误导,极限于某种思维,而容易忽略大局。因此在沟通上,一定要先奠定大局观念,才不会容易出大问题。

诚:诚以待人。这个我就不往下解释了,这是做人的根本嘛。

长:长短平衡。即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分析问题,既要思考长期的影响,也要思考短期的利弊,不能单取一头,否则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什么是“百变的对象”呢?

很简单,沟通必须是双方的或者多方的,这就产生了沟通对象的问题。而任何一个沟通对象,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办事方式、价值观和沟通理解能力。我想,如果对着一头牛,真的很难沟通到位,哈!

但从百变的沟通对象中,我们可以大概理一理它的分类,比如:老板、上级、同事、下属、客户、朋友、亲人等。基于不同的沟通对象,则必须思考采取不同的方式或者语气语调等等。那么基于百变的对象,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呢?我想可以这么做。

一是可以在日常交往中多去了解、思考、领会和理解你的潜在沟通对象,清楚对方价值观、拥有的资源和性格特点等等,这有利于以后沟通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快速找到切入点,找到合适的思考方式。举个栗子,如对方信奉佛教,那么可以从佛教的角度切入,寻找到对方认可的观点来展开,逐步拓展到你需要沟通的核心,这样容易达到沟通目的。

二是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书多人自贤,多看书,多接触不同行业群体,多思考,多总结,多借鉴;人生下来就是通过模仿学习成长的,见贤思齐,不要让自己的脚步停在玩乐中。

3什么是“不变的思维”呢?

其实,沟通再复杂,也有它的底层规律,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就强调要懂得学习掌握底层规律,通过底层规律来拓展自己的潜力。因此,这一段,我想和大家探讨的就是沟通的底层规律,从两个方面切入,主要是理清沟通的逻辑思维和要点。

(一)别人找我沟通,我会怎么想?简单提提要点,就不再展开说了。

1.找我什么事;

2.为什么找我;

3.要我做什么;

4.我能做什么;

5.我要怎么做;

6.对我有什么好处;

7.存在什么风险。

(二)我找别人沟通,我该怎么准备?

1.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2.他能做什么;

3.为什么找他;

4.要他怎么做;

5.他可能怎么做;

6.如何说服他按照我的要求来做;

7.对方会提些什么问题;

8.对他有什么好处;

9.我的底线是什么;

10. 选择什么样的沟通方式;

11.有没有更好的切入人和事。

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一点小思路,希望对大家提升沟通能力会有所帮助,限于篇幅,不再啰嗦。

4什么是“百变的态度”呢?

虽然是同一件事,但如果你分别和老板、下属沟通,我相信你的“态度”会不一样。这里所谓的“态度”,不是仅仅是我们平时理解的“态度好不好”的意思,更多的是指沟通时的方式方法和思路。关于“百变的态度”,最好的理解必须结合我另外一篇文章,即关于“角色扮演”,我罗列了在工作中如何扮演好5个不同的角色,基于“角色扮演”的要点(我称之为“剧本”),自然而然可以生出“百变的态度”,从而让你的沟通变得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从容。不信?你可以去试试看嘛!

以上便是我对于沟通能力的一个底层规律探索,本人不够专业,纯属经验之谈,欢迎指正。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