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法技巧口诀?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
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
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
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
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
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
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
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
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
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10 、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
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二、寿字书法技巧?
中国汉字是沿着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造字规范创用的,寿字也是一样,最初的寿字也是以象形的字态,出现在汉字的宝库中的,象形字源自于对实物的写意,但寿字没有具体形态,所以很难造出象形字来,寿字的象形是从远古的传说中演变而来的。寿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个比较多的汉字,比如人们常说"今年几岁了""您高寿啊"。因此生日、年龄都和寿相关,那么这个寿字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呢?
三、扇面书法技巧口诀?
一是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二是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四、怎样掌握硬笔书法技巧?
写好硬笔书法的技巧:
1、在硬笔书法中应该尽量把字体练成圆形,这打破了老师教我们的方块字,其实方块字写出来并不好看,中国人的什么是追求圆润的,所以字体一般为圆形为宜。
2、遵循字的口诀左收右放重心稳,上严下宽中收紧。其意为左右结构的字要左面收紧右面伸展,上下结构的字要上面收紧下面伸展。
3、注重关键笔画(即字眼)的书写,整个字只要关键笔画书写好看了,整个字体也就会相当好看。比如“我”“伐”的斜勾便是关键笔画。
4、在练字时要有自己观察和异同,字不能千篇一律,也要有所区别,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五、书法技巧是谁发明的?
王天齐发明的“无笔书法”技巧,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书法三要素:毛笔、纸和墨。
这种创作方式除了颠覆以前的书法标准外,还形成了特别强的3D三维效果和艺术冲击力,深受各界人士喜爱。我们知道,传统书法通常需要在各种纸(特别是宣纸)上写,要达到墨分五彩、力透纸背、如锥画沙的艺术效果。
而王天齐发明的“无笔书法”什么材料都行,就是不能用宣纸;传统书法必须用毛笔,“无笔书法”的这种方法就是不能用毛笔,否则力度不够,拖泥带水很不美观。
传统书法必须用墨,而王天齐的这种方法就是不能用墨,只能用特别调配的丙烯和油漆类色料,“无笔书法”的韵味来自于创作材料、文字、绘画和构图等特殊工具与技巧的高度结合
六、文征明书法技巧讲解?
文征明的书法,力图用王羲之用笔法来书写情韵,以此追求一种婉美虚和的高华境界,他的行书,大字与小字,各是一种风貌。小字行书,来自王羲之、苏东坡、赵孟頫数家,小草来自智永《千字文》。
这类小行草,文征明写来得心应手,用笔圆转,结法纯熟,最为精采,也最有个性,可以代表征明行书的最高成就。
他的大字虽竭力追摹黄山谷行书,虽然没有黄庭坚氏抖掣的习气,但黄山谷涩劲与险绝这两个特点却未完全继承。
由于文征明行楷由赵孟頫字入手,赵体字温婉平和,所以文征明大字行书,自然也难以翻出跌宕奇恣的气势来。文征明笔力的精致温婉和运笔的疾速,使他与黄庭坚的风格相左,难以写出黄字的生辣雄健,没能达到黄庭坚字中宫收敛且四方呈辐射状的特征。但如果从用笔特有个性着眼,文征明毕竟不失自己应有的风格。
文征明的书法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岁数到了八十九岁,耄耋之年,落笔竟无颤抖软沓之态。他临池的勤奋和认真,加上学问的蕴藉,留下了大量流溢精彩的佳品。
总体来说文征明书法或行或楷,基本是" 行而兼草”的笔法。文征明曾学过赵孟頫,但比赵体更具顿挫硬朗的气势。文征明在《赤壁赋》帖中所表现出的是整体的一气呵成而又有节奏的轻重缓急:在以行体为主的篇幅中,偶尔出现一二草字,并有连笔字相属,如“日月之几何”、“呜呼咦嘻”等。
所以, 笔力在此帖中体现得较为突出,打个比方,看上去文征明手下的字如奔腾的野马,左右奔突。然而始终能掌控僵绳。
从文征明的名作《赤壁赋》可以看出其用笔技巧。用笔的主要特点是空掷而下,露锋杀纸,又顺势出锋,不掩毫芒。
横画力重,涩意右扫,转笔顺迅不留痕迹。
竖画多应势折下, 撤捺开张劲健。
在上下笔、字之间常显启之绪;有时在笔画 交接处偶施方折,极 尽衄挫之力,如“望”,“飛”等字
从结体上看,文征明字体 是在放纵中紧敛,所以结字的总的印象小观似平和而字心激越;
既少见赵孟頫的一味平静圆美,也不是黄庭坚欹侧跌宕 总之可以“平能出奇,熟而脱俗”八字来概括文征明笔法技巧特点。
七、赵孟頫行书书法技巧?
01、以斜取势
汉字如果写得太正,则姿态平,平则无味。适当地利用倾斜、笔画平衡,可以取道以斜取势的效果。比如唐陆柬之《文赋》“藏”字、元赵孟頫《前赤壁赋》“藏”字,主体部分往右上倾斜,戈钩一笔又力挽狂澜,使整个字险而不倒。
02、
突出主笔
主笔在一个汉字当中承当着主心骨、顶梁柱的作用,主笔突出则形成主次对比、依附关系,更加符合美学原理。如王羲之《集王字圣教序》“华”字、元赵孟頫《杜甫秋兴诗》中“华”字,主笔一竖顶天立地。
03、空间营造
建筑是空间构造的美学,书法与建筑美学相通,懂得这一原理,在一幅作品当中就需要营造空间,在一个汉字当中也要营造空间。如王羲之《圣教序》“庭”字中间的留白,米芾《蜀素帖》“庭”字却是中宫收紧。
04、笔画放纵
笔画放纵是在一篇当中,少数个别汉字,利用其造型特点,将某一笔画故意放纵,写的大气随意,与其他字形成鲜明效果。如唐虞世南《上阳台帖》中的“年”字,元赵孟頫《千字文》之“年”字。但这一技法在一篇当中不能使用过多,只取调节作用。
05、结构对比
结构对比主要应用与合体字当中,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等,利用上下、左右之间的笔画,构建大小、轻重、欹正、疏密等矛盾对比关系。如王羲之《金刚经》“峻”字、元赵孟頫《楚辞远游》“仪”字的左右大小对比。
八、书法技巧是谁总结的?
书法技巧是蔡邕总结的
蔡邕对书法中的行笔技巧进行了总结,写下了名篇《笔论》和《九势》,在书论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基本的笔法至今仍被沿用。
在书法方面,蔡邕精于篆书和隶书,尤擅隶书,他书法的骨架和结构十分整齐,笔画时俯时仰极具变化性,享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美誉。蔡邕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创造了了一种特殊风格的书体——飞白体。
九、田英章硬笔行楷书法技巧?
田英章硬笔是在其软笔基础上自己创作的,他是一脉相承欧楷,所以学会了欧楷就没有问题。
十、隶书与篆书的书法技巧的区别?
1、隶书和篆书的书法技巧有很大的区别。2、隶书是汉字演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书写起来比篆书更加流畅自然,书体更加准确、工整;而篆书是古代印章刻刻写字用的字体,因此它的线条更加肥硕、结构更加简练,更注重磨练。在书写上,隶书比起篆书,用笔更加灵活自如,不仅可以通过变化笔画来表达字义,更在结构上有所拓展,让字形更加舒展自然。3、从风格方面来看,隶书更注重轻重有度,笔触柔和而富有变化;而篆书则较为刚硬,笔画刚健有力,符合其用印章刻刻的性质。总体而言,两种书法技巧都有其难度和特点,需要不断的练习和领悟才能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