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诵读流程? 古诗文诵读开场配什么音乐?
发布时间:2023-09-27来源:演讲朗诵

一、小学古诗文诵读流程?

打开小学古诗文课本,首先标出是故事文中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然后从题目开始进行朗读即可。

二、古诗文诵读开场配什么音乐?

古琴曲《高山流水》(这是一首带着地球人的问候在深邃的太空中回响的美妙的音乐)。古琴曲《石上流泉》、《流水》、《广陵散》二胡曲《空山鸟语》、《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琵琶曲《十面埋伏》、《梅花三弄》、《霸王卸甲》古筝曲《高山流水》、《战台风》、《秦桑曲》

三、中华古诗文诵读使用方法?

首先读诗歌,看题目,看作者,看内容,看注释,看意象通过意象看意境,通过意境看情感,学会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看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再一个,要多读,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了解诗歌塑造的形象,看语言形象情感,塑造什么样的意境,用了什么技巧

四、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核心要素?

既然是朗诵读教学,那肯定是以诵读为主,在诵读的时候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诵读,比如说请学生闭着眼睛,听背景音乐来去感受古诗文,其次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诵,男女分角色朗诵,大家齐诵。在反复的朗诵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可达到诵读教学目的。

五、《和父母诵读古诗文的趣事》作文?

记得从幼儿园的小班起,我就开始接触诗歌,我学的第一首诗是《鹅》,妈妈先读了一遍,我感觉这首诗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话大不一样,便问妈妈:“为什么这首诗我听不懂呢?”妈妈笑了笑,说:“这是一首古诗,古诗是中国的瑰宝,这首《鹅》就是在很久以前写的,那时候的语言与现在的不一样,所以你听不懂也是正常的。”妈妈念一句,我就跟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读到这一句,我又不懂了,问:“妈妈,‘曲项’是什么东西?‘天歌’是指天上的歌曲吗?”妈妈耐心地回答道:“鹅的脖子不是经常弯曲着的吗?‘曲项’就是鹅那弯曲的脖子。‘天歌’并不是天上的歌曲,而是鹅向天欢叫。你懂了吗?”“哦,原来是这样,”我点点头。跟着妈妈读了几遍后,我也会背了。在背诵时,我的脑袋里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鹅在水面上欢快地游着,时不时向天上欢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红的脚掌拨着清波。好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鹅游水时的姿态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以后的日子里,我又接触了许多诗歌,《静夜思》、《送元二使安西》、《水调歌头》等,其中李白的《将进酒》令我印象很深,我学着古人吟诗的样子摇头晃脑,哪里要把语速放慢,哪里要把声音加重,我都读了出来,我最喜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自我,觉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并且不被金钱驱使,而是驱使金钱,失去多少两也不觉得应该痛惜,这种境界真令人震撼,我就喜欢李白那豪爽的性格。

诗歌伴随着我度过了多少个春秋,诗歌永远在我心中!

六、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自我评价怎么写?

关于古诗文鉴赏:要多见题型,无论什么学科都一样。你可以不去自己写,但是那个思路你一定要去把它给记下.通用的套路和公式一定要记清.(有时候得自己总结) 提高语文素养:多看些类似《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广泛阅读各种课外书,有些要精读:如一些经典文学名著,(能够帮你去润色自己的语言,很有利于写作).当然还有一些有泛读:如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帮你扩大知识面)。

经常关注电视上的一些时事政治评论节目或传播文化经典的节目(《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见字如面》《百家讲坛》《国宝档案》《朗读者》等),总而言之,语文是一个包含非常广泛的一个学科,所以语文好的人各方面(文、史、哲)的知识都不能差。

七、关于鼓励同学诵读诗歌的对联?

上联:群贤醉春,曲水流觞传佳话 下联:书圣挥毫,兰亭集序留美名。 上联: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下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八、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对联?

上联:诵读国学经典 下联:思品善本华章 横批:日省月修

九、精卫填海古诗文诵读背景音乐配什么?

刻舟求剑、亡羊补牢、叶公好龙、甚嚣尘上、上下其手、死灰复燃、风声鹤唳、掩耳盗铃、老马识途、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狐假虎威、火中取栗、明日黄花、盲人摸象

十、趣味对联古诗文,要的是速度?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8)

触景生情续绝联

相传,有位姓张的秀才,一次到江苏省秦县一位叫“白米”的小镇,恰好天已过中午,只见一户人家有一只长满白羽毛的答雄鸡,正好在引颈啼喔。张秀才见此情景,一时兴来,随口吟出一句上联:

白米白鸡啼白昼;

此上联连续用了三个“白”字,欲续下联应有响应的要求。张秀才搜肠刮肚,苦苦思索,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一时成了绝对。

事隔几年,张秀才出门路过一个叫“黄村”的村庄。使已傍晚,一只大黄狗正在村头对着不速之客----张秀才汪汪大叫,才思敏捷的张秀才触景生情,终于续了下联:

黄村黄狗呔黄昏。

奕棋戏对

张生军和李四冠,是一对好朋友,平时作文吟诗,互相切磋。两人都酷爱对对,见什么对什麽,往往以对作戏。

一日,两人对奕。

张生军匆忙攻卒,叫声:

越寇;

李四冠从容上士,对道:

边民。

过一会儿,张生军攻卒过河,得意洋洋地叫嚣:

越寇过越境;

李四冠沉着架炮,针锋相对答:

边民保边疆。

不久,张生军的卒子又向前攻了一步,不可一世地大喊:

越寇过越境,越逼越近;

李四冠驱车杀士,直捣老巢,应对:

边民保边疆,边杀边将。

接着,大喝一声:“将军!”

张生军只好乖乖地缴械投降。

“穷不怕”得寸进尺

相声是人人喜爱的一种语言艺术,你可知道,相声是谁创始的?据说是朱少文,绰号“穷不怕”。

“穷不怕”朱少文,原是个穷秀才。他学问渊博,口若悬河,能够问一答十,对答如流。

一次,他进京赶考,遇上了大雨,只好躲进一个门洞暂避。不一会儿,先后又进来了十几个赶考的人。门洞的主人,是个有学问的老秀才,他开门一看,门洞里挤那么多的人,有些不满,但随后,转念一想,我何不试试这些人当中,谁最有学问。于是,他对避雨的人,说了上联求对:

天留过客谁是过客主?

朱少文想都不想,随即就对出了下联:

雨阻行人君即行人东。

朱少文听后,往窗外一看,发现鸡笼里面有鸡。眼珠一转,接着说:

何劳盛馔请烹笼内黄鸡。

主人一听,觉得这个人,还真有两下子,立刻宰鸡打酒,与朱少文对饮。他俩一直喝到半夜,主人想休息了,便又出了个上联:

君且听谯楼上叮叮当当几更几点?

朱少文一点也不着急,乐呵呵地对了下联:

我只感华堂前说说笑笑一口一盅。

主人无可奈何,只好自己先去睡觉。朱少文呢?一直喝到天亮才 罢休。忽然,他走到厨房内,拿出一把切菜刀,坐在门坎上“霍霍霍”地磨着。主人听到磨刀声,掀帘一看,吓了一跳,对着朱少文,说了个上联:

君为何持刀而磨?

朱少文不慌不忙地道出了下联:

我情愿杀身以报。

主人听了,差点吓晕倒,赶紧穿鞋下床,说了个上联:

若君死岂非一场官府事?

朱少文连忙对了个下联:

要我活还得十两盘缠钱。

主人有口难言,只好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朱少文,并送他到门口,又说了个上联:

此等恶客,去去去,快去快去!

朱少文掉转头来,笑嘻嘻地对出下联:

如斯佳东,来来来,再来再来。

主人一听,气得差点趴在地上起不来。

此后,朱少文“穷不怕”的绰号,很快地就传开了。

四季联

有位文人,姓高名渊,虽是满腹才华,但屡试皆名落孙山,一气之下,削发为僧,到南山寺修行,人称高和尚。有位姓何的秀才,因看破红尘,也来到南山寺。不多久,两人相熟了,才子相会,常常借题诗作对消遣。

春天来了, 冰消雪融。他俩商定外出云游胜迹。一出寺门,只见春花怒放,暖风拂面,杨柳起舞,何秀才触景生情,出了上联:

春风大胆来梳柳;

高和尚信口吟出下联:

夜雨瞒人去润花。

两人继续前行, 目睹蝴蝶嬉戏,耳闻杜鹃啼呜,高和尚脱口吟出:

蝴蝶梦中家万里;

何秀才马上对道:

杜鹃枝上月三更。

春雨绵绵,他俩於亭中歇息,何秀才得了上联.

驿旅客逢梅子雨;

高和尚随声应对:

池亭人抱藕花风。

转眼,到了盛夏。他俩在山前休息,只见重峦叠幛,溪流蜿蜒,何秀才又吟:

重重叠叠山青青山叠叠重重;

高和尚见流水清澈,当即对了下联:

弯弯曲曲碧水水碧曲曲弯弯。

一日,他俩游至杭州“苏堤”,只见绿柳成荫,碧桃满枝,高和尚吟一上联:

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

何秀才稍加思索,对道:

碧桃满枝,尽是刘朗去后栽。

他俩荡舟湖中,见碧绿荷叶,映日荷花,何秀才见美景当前,乃得上联: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逝;

高和尚略加思考,对出下联: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太阳西坠,两人回归旅店,闻得旅店篱边花飘香,何秀才出了上联:

天边白日悠悠逝;

高和尚不甘示弱,立即对道:

篱畔黄花淡淡香。

转眼八月十五中秋又至,皓月当空,高和尚偶得佳句: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何秀才沉思良久,不断推敲。高和尚亦在为下联冥思苦想,然而二人均未能对出。

秋风习习,红日当头,高和尚信口吟出:

清风掠地秋先到;

何秀才脱口对道:

赤日行天午不知。

秋去冬来,他俩打点行装回南山寺,途中,在客店借宿。当晚,何秀才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明月下林,耳闻雄鸡报晓,便得上联: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

他推醒高和尚,要他对下联。高和尚揉揉眼睛,回忆早晨板桥霜上留马迹,得出下联:

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他俩回到南山寺,适值大雪纷飞,高和尚吟出上联:

门外雪飞,错认空中飘柳絮;

何秀才目睹对面山上瀑布飞溅,脱口对出下联:

岩边瀑响,误疑天半落银河。

到了除夕,两人对饮辞岁。何秀才忽然想起中秋之夜,高和尚所吟的上联: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尚未应对,灵感一来,得了下联:

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高和尚听了,连声称妙。

色彩联

色彩联是联林中的奇葩,如下联:

轻黄嫩绿齐生气;

姹紫嫣红总入时。

对联中融入带色彩的词句,使人神采飞扬,回味无穷。下面介绍四则色彩联:

(一)

从前,云南昆明黑林铺有位秀才,写了一上联:

黑林铺出白日鬼,红眉绿睛,黄大嫂青眼看见;

联中带有“黑、白、红、绿、黄、青”六种颜色。一个补锅匠路过黑林铺,看见了上联,惜其缺了下联,于是为其补上,下联是:

金马寺观银龙驹,铜鞍铁镫,锡老匠铅手拉着。

下联不仅写出了“金、银、铜、铁、锡、铅”六种金属,同时,也包括多种颜色,对得恰到好处。

(二)

古时候,有两个和尚,到四川泸州白塔街化缘。看见一位黄姓的铁匠正在打铁。其中一和尚见景生情,得一上联: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黄铁匠见和尚出口不凡,知是有意考考自己,于是,他放下手中活计,不慌不忙地随口答道:

一座庙,二僧人,出三界,遁五行,衣百衲,行万里,游八方,历秋过冬度春夏。

上联由颜色和方位词组成,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下联则利用数字和四时,可谓对仗巧妙,饶有趣味。

(三)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上述对联,只有三十四个字,含意深刻,颇具匠心。上联利用色彩,描绘出三国时代人物关羽、张飞、赵子龙三人的特征,下联则钩画出一幅魏、蜀、吴三国,角逐天下的形势图,耐人寻味。

(四)

清代,有一位太守,曾出一上联求对,联文是: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联出几个月、未见有人应对,上联中的使君子花,随着不同的时间,变换不同的颜色,不易应对。不久,来了一位远方和尚,居然被他对出下联: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下联对得巧妙,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描绘出虞美人草,在不同季节里,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副对联,真是别具心裁,令人回味。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