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晓诗意讲解?
《春晓》表达了作者对明媚春景的喜爱之情。它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鹿门山隐居的时候写的诗,诗人在早上起床时看见眼前的美景,有感而发,展开了一系列的联想,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活泼并且充满朝气的画面。
这首诗的第一句就点题,体现了春天睡眠的甜美,第二句写婉转动听的鸟鸣声,也说明了为什么会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第三句是在回忆头一天夜晚的风雨,第四句又回到现在,在感叹不知道昨天的风雨打落了多少花朵,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春景的爱惜之情。
二、可爱的中国朗诵技巧?
可爱的中国朗读,声情并茂,真情流露。
三、古诗相思诗意讲解?
古诗相思是王维思念好友李龟年而作的一首小诗,该诗诗意讲解如下: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原诗如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四、草的诗意讲解?
《草》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五、寒食古诗诗意讲解?
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出处:《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扩展资料
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唐诗笺注》对此作有评述:“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线,下汉宫传蜡烛便不突。”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
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徐增《而庵说唐诗》对此有细微的评述:“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
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六、绝句古诗讲解诗意?
杜甫的绝句写出了春天的可爱。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衍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七、古诗出塞诗意讲解?
出塞
王昌龄 〔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诗意讲解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八、大雪中的中国朗诵技巧?
朗诵应该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这四方面,掌握朗诵技巧,能达到增强表情达意的效果。
九、诗意彩云南诗词讲解?
“诗意彩云南”的诗词讲解如下:
《云南即事》- 明代 孙承恩
原文:
云南即事
明 孙承恩
驿路柏油油,西南第几州。
早天浮雨气,深夜吠狼愁。
征服应常在,滩行岂易流。
题诗嗟老大,此兴独悠然。
讲解:“云南即事”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此诗是作者在去云南的驿路上所作,诗歌抒发了作者在路途中的心情。
《送云南教授朱君诗》- 宋代 魏了翁
原文:
送云南教授朱君诗
宋 魏了翁
我祖曾师云谷仙,读书直下悟蹄筌。
道参太极本无极,易论先天与后天。
绿遍春风窗外草,香浮夜月沼中莲。
派分一勺濂溪水,道统绵绵万古传。
讲解:此诗是魏了翁送侄子朱君去云南任教授而作。诗歌讲述了魏了翁的祖上一直秉承着道家的思想,并且一直以读书为乐。在云南任教授期间,朱君仍然秉持着祖上的思想,并展开了一段新的历程。
《送李按察十首》- 宋代 魏了翁
原文:
送李按察十首
宋 魏了翁
西南山水甲南州,大理遣使榜凉州。
玉节犹全天使旧,锦衣遽作昼儒流。
曾倾觱发沾香秔,恨溢三江送去舟。
若向吾乡访遗逸,为言寓公今白头。
讲解:此诗是魏了翁送李按察十首中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李按察的离别之情,同时也对李按察的未来寄予了厚望。
十、采莲曲的诗意讲解?
王昌龄的古诗《采莲曲》诗意讲解: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全诗内容为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